【我看酒類教育與證照——從一位緊張的考生談起】
我的一位朋友正在準備WSET的Diploma等級考試,我在她的個人網頁上,看到烈酒在書桌前一字排開,她正為此頭痛。畢竟隔行如隔山,葡萄酒專家不見得懂啤酒,啤酒專家不見得懂威士忌,懂得威士忌,卻又不見得懂所有烈酒。當然,我個人也有不少盲點,酒的世界很廣,可能一輩子都不夠研究透徹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回到我的這位朋友身上,她熟習的是葡萄酒,因此為了烈酒考試傷透腦筋。
這項「Wine & Spirit」認證考試,雖然著重葡萄酒,但是到了較高階段,總是避不開烈酒專業。就我所見,許多業餘的人士也因為興趣與品味,想要取得這項認證。要通過這類考試,通常需要非常充裕的準備,對於業界人士已經相當吃力,更別說是業餘人士了。應試者需要包括學科(讀書)、術科(品評)與經驗(充足的年資與廣博而正確酒界見聞,通常實地參訪少不了)各方面的充分準備。其次,還需要花錢——學費(如果有上課的話)、考試費、差旅費(包括參訪與赴考)、酒資(品飲練習與廣泛試飲)以及其他難以估計的時間與精神付出。這些都是帶來壓力的原因。取得酒類認證的背後,絕對是一筆開銷與犧牲,但是局內人絕對相信這是投資,而不是盲目的支出與付出。而對於我來說,這種花費是學習、娛樂、生活的開銷,同時,也是我在工作上的成本開銷。
話說回來,我更進一步想到,其實酒類專業之間應該有更多的交流。創新,往往就發生在科際整合,這可以從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對話開始做起。酒的世界很廣,如果可以彼此激發新想法、拓寬視野,如果能夠整合核心觀念,建立共同科目的知識基礎,對有心學習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資源與環境氛圍。就我個人所見,目前酒類教育的基礎共同科目,還不夠完善。而其完善之道無他,就只在編纂教材之前,好歹也成立一個視野較為全面的委員會,糾集各種酒類專家一起參與而已。不過,我不在這類機構裡任職,沒有立場批評。我必須承認,上述的理想是非常艱鉅的,或許已經超越知識市場的經營,已經超越酒類認證的品牌經營,而是一種理想與使命。而我實踐理想與使命的方式,是扮演螢火蟲,漸漸點亮我周遭能夠觸及的人們。
退一步來說,如果一份理想中的酒類通用教材真的問世,那也意謂著或許我們已經在另一個可能已經沒有這種酒類教育市場的時空裡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看起來像是各種酒類專業的教育已經獨立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然後彼此發展合作的成果,試問,在那樣的成熟的市場裡,除了真的需要證照的業界人士之外,還會有多少人想要以業餘的身份取得證照呢?